《大众证券报》报道工商银行助力云创数据发展

2024-05-20 14:04
浏览:1607

  近日,《大众证券报》以《解码南京新兴产业腾飞的资金后盾 工行赋能“新质生产力”系列报道之二》为题,对中国工商银行对云创大数据等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后盾的情况进行了宣传报道。

 

  ● 链接:

  http://m.dzzq.com.cn/finance/47550546.html

 

 

  在被誉为南京文明曙光的湖熟工业集中区内,有一家企业历经22个春夏秋冬,在2023年8月23日终于迎来了荣耀的“敲钟时刻”;

 

  在江宁中环大道占地3.6万平方米的厂房中,一家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立体仓库实现了仓储物流的智能化管理,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年销售额近5亿元;

 

  在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位清华博士十几年如一日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在国内率先推出雪亮工程、智慧南京、警务云、地震预报、雾霾防治等大数据平台和综合解决方案。

 

  《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获悉,这三家企业经过多年打拼,现都已成长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在他们的身后,也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资金后盾——中国工商银行。

 

  紧密合作的“铁哥们儿”

 

  “铁哥们儿”,波长光电总经理吴玉堂用这个词来形容工商银行跟公司之间的关系。据他介绍,公司跟工行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08年,“当时我们的基本户就开在工商银行,早期贷款在800万元到1000万元,这么多年下来,支行行长已经换了四五茬,不变的是他们始终如一的优质服务。”

 

  记者了解到,波长光电是国内精密光学元件、组件的主要供应商,长期专注于服务工业激光加工和红外热成像领域,去年8月成功登陆创业板后,公司发展更是如虎添翼。不久前发布的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3.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其中,红外光学领域收入9971.96万元,同比增长38%。

 

  记者走访发现,在公司一号楼和二号楼连廊的过道上面有一块专利墙,有序排列着公司获得的158项专利,上面醒目地印着:“创新,是波长发展的不竭动力。”

 

  吴玉堂告诉记者,公司能够发展到今天,从几个人到一群人,到现在600多人,创新正是动力之源。“别人能做的我们要能做,别人做不到的我们要想方设法去做。”为了很高效的实现国产替代,公司建立了研究院,广招天下人才,同时在精密光学元器件领域,在微纳光学等细分赛道进一步深耕,攻克技术难题,锚定发展方向,以期“成为光电行业的主导力量”。

 

  对于早年间公司困难的时候,工行给予的有力支持,吴玉堂铭记在心。他告诉记者,多年来,不论是支付结算需求还是流动资金需求,工行南京江宁支行总是及时对接,深入企业现场,提供高效服务,于是公司后来把很多金融业务都放在了工行。“我打心底里感谢他们,也深信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面,我们之间的合作会更加紧密。”

 

  十年一日的“陪伴成长”

 

  “陪伴成长”,在被问及与工行的合作时,六维物流董事长徐正林告诉记者,工行是公司早的合作伙伴,从初创期的厂房建造到后来的研发投入,十几年来工行一直陪伴企业成长,2020年工行科创金融中心成立后,更是在服务模式上进行了很多突破,对公司的支持也更加有力。“我们现在外汇结算、员工工资都在工行,他们给的8000万元授信额度也完全能满足企业当前的流动资金需求。”

 

  记者采访获悉,作为国内知名的智能仓储系统集成商,六维物流的客户覆盖石油化工、医药、电商、汽车、食品等众多有着大型仓储需求的领域,与亚马逊、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合作更是由来已久。走进公司生产车间,入口处的 “六维物流数据统计平台”大屏正动态显示着当前各设备的运行状态。“电气装配生产线”“AWS立柱线”“成品库区”等区域标记醒目,各类材料有序摆放,叉尺运行高效迅捷。“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企业货物入库出库的室内流转,可以提升30%—40%的效率,节省60%—80%的人工。”六维物流副总经理毛建云指着一个高达30米的自动化立体货架成品告诉记者,目前市场需求旺盛,公司正开足马力进行生产,订单已经排到了3个月之后。

 

  徐正林透露,公司有一个三年倍增计划,即三年之后营业收入要达到现在的两倍(9亿元)。“我们将主要围绕两个方向发力:一是智能化,目前公司基础产品占比仍较高,打算未来三年里,通过加大生产制造和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智能化产品的比重;二是避开内卷,将目前30%左右的外销份额提升至50%,发力欧美市场,走物流路线。”

 

  经过多年的合作,工行对公司的情况已是了如指掌。在获悉公司马鞍山新建的工厂预计将于今年6—7月份投产使用后,工行南京城中支行相关人员表示会积极协助公司做好资金规划和储备,“不管是贸易融资还是专项授信,你们有需求就提出来,我们来想办法针对性解决。”

 

  雪中送炭的“中流砥柱”

 

  “中流砥柱”,在云创数据总裁、清华博士刘鹏教授眼中,工行在公司发展历程中完全当得起这四个字。

 

  记者采访获悉,云创数据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聚焦大数据存储与智能处理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业务内容是使用算法处理海量数据,进而服务政府、教育和工业。“大家知道,科技型企业一般都是轻量级,拥有专利、知识产权、研发人员和技术,却不一定有重资产,所以早期企业融资普遍比较困难。”

 

  有幸的是,他们遇到了敢于 “雪中送炭”的工商银行。“工行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支持,力度也非常大,不仅授信额度是银行中高的,而且资金使用灵活,还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应,后来其他银行也陆续与我们开展了合作。”工行的全力支持让云创数据顺利度过了发展关键期,成为北交所首批上市公司。

 

  走访云创数据的过程,也是记者的科技认知不断刷新提升的过程。公司进门处有一个用人脸识别技术打造的考勤系统。“我们可以根据脸上的局部特征,在即使光线较弱的角度或者不是特别正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人脸识别。”云创数据外联总监沈大为介绍,在西北一些省份的旅馆,这个技术被用于对进出旅馆的人员进行分类。沈大为还结合现场演示展现了公司底层数据挖掘处理能力在教育、医疗、公共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来判断某个学校的学生当前的心理是压抑还是高兴,然后将一定时间之内负面情绪累计排名较高的学生筛选出来,早早进行职业心理干预;我们还可以及时发现癌症病人;我们正在开发的这个系统如果成功上线,有希望缓解大城市的拥堵现象……”

 

  十余年来,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分析和深入挖掘,云创数据先后推出了包括警务云、雪亮工程、大数据社会治理、大气污染网络化监测、地震预警平台在内的多个功能性平台。但正如刘鹏在接受采访时所说,即使具备再强的科研实力,在进行技术革新和研发投入的道路上,银行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往往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能否持续进行下去。这一点在新兴产业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

 

  正是看到了前沿技术突破和产业长远发展的现实需要,工商银行南京分行2020年应时而动成立了科创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现更名为:科技金融中心),通过专门的科创授信模型,源源不断地播撒着金融“活水”,润泽着一片片科创“沃土”。记者 赵琦薇